一些高級技術,其實就是貫通不同軟件功能,放諸四海皆準的共通法門。而且必須合符以下三項基本要求:
國際專業(yè)標準:是你制作的檔案,必須合乎國際化的共同標準,例如分色網(wǎng)角標準,黑版疊印、爆肥、出血、線條不能太幼或是太粗,dpi不能太高或是太低,一些溝通術語。
效率最低要求:是指制作速度評級,如果你用了半天才完成一個檔案,而世界上某一地區(qū),某一個人他只需二十分鐘便完成同一檔案,我們便評定你未合符資格,缺乏競爭力。即使你所造的檔案完美無瑕,亦等同白費力氣。好比一家航空服務公司,把客人從香港送到東京,只需約四小時,而你的航空公司,卻需要八小時,這樣效率的公司可以生存嗎?聽落似個笑話,事實我認識的設計師及客戶絕大部份都是嚴重超出合理制作時間,遠遠未達速度要求,但他們卻毫不知情況嚴重,徹底忘掉了時間就是金錢。
國際兼容性:檔案size不能超出實際需要•愈細小愈好。要案格式要易於拼接其他軟硬件,組版容易,沒有屏障。
如果能夠反應敏銳,靈活運用軟件,無疑是一項專業(yè)技能。平面設計日后更會與印前知識結合,單是設計本身,絕對可以和律師,醫(yī)生的專業(yè)性相提并論,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。未來所有印刷設備都趨向數(shù)碼化•印前印刷印后變成三位一體。我們需要把印前連接至印刷及印后數(shù)碼化之同時,亦需收集各別知識,只懂色彩管理是沒有任何優(yōu)勢,只懂Al、 Indesign、CoreIDRAW,Photoshop而未能掌握其共通裴門者,都只能絢做一個低產(chǎn)能的熟練技工。我們對業(yè)界的要求,是專業(yè)水平以上,而且要每項獨立技術節(jié)節(jié)貫通,連成一體,前中后技術徹底融會,始末相應。
如果員工只懂得軟件上的某樣工具,而缺乏整合不同工具以獲取新技術,這是教育及培訓失敗。我們不應完全依靠軟件生產(chǎn)商的使用手冊及研討會介紹,就夢想可以精通其技倆。
其實制作一套好軟件,與如何運作一套軟件的技術,是兩種不同專業(yè)。正如鋼琴制造商大多不能彈得一手好鋼琴的道理,泳衣生產(chǎn)商更可能完全不懂泳術。軟件制造商大都未能理解如何巧妙極致地運用自己所造的軟件,甚至隨著每年升級至化簡為繁,把大好的簡約指令變成笨拙難學難用的繁復動作,這是十分普遍現(xiàn)像,而且歷久不衰。新升級軟件愈來愈笨拙既成事實,使用者只好靠自己用得聰明精巧,避開一些無謂功能及其按鍵,而且要對應無誤。例如A軟件做A工作,雖然B軟件也可以做到A工作,但品質和效率將大打折扣,這是工具錯配的愚笨。例如用Photoshop做名片設計,用Word或Excel做海報,都會令事倍功半。
最后,無論你以任何聰明或笨拙的軟件完成了作品,都要面封轉換成PDF的辣手問題,而轉換PDF及處理PDF于是變成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,否則功虧一潰,本人每天都會收到和閱讀PDF。遇去10年來,遇到合格的PDF不到5%,可想而知,大部份人沒有真正思考過如何做出一佃合格的PDF。